首页

婉慈icon在线视频

时间:2025-05-22 23:52:40 作者:第五届中国(北京)广电媒体融合发展大会开幕,一个视频带你划重点 浏览量:66136

  中新网8月12日电 40金27银24铜——中国体育代表团在2024巴黎奥运会上取得亮眼成绩,吸引外媒关注。“中国在多个项目中都给出意想不到的惊喜。”新加坡《联合早报》写道。

  当地时间8月11日,巴黎奥运会最后一个比赛日,“举重女子81公斤以上级决赛中,24岁的中国选手李雯雯成绩一路遥遥领先,成功卫冕冠军。”路透社写道,“随着收获这枚金牌,中国体育代表团创造了在境外参加奥运会的最佳战绩。”

当地时间8月11日,在巴黎奥运会举重女子81公斤以上级决赛中,中国选手李雯雯夺得金牌,成功卫冕!这是中国代表团在本届奥运会获得的第40枚金牌。图为李雯雯在比赛中。

  中国代表团的精彩表现和亮眼成绩,吸引了多家海外主流媒体的关注和好评。“巴黎奥运会收官,中美体育代表团都取得40枚金牌,两国首次在奥运金牌榜上并列第一。”新加坡《联合早报》称。

  美国国家广播公司(NBC)指出,美国队是凭着在本届奥运会最后一场比赛女子篮球决赛中,以67比66的总比分,险胜法国队夺下一金,才追平了中国队的金牌数。

  “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创造了历史,成为除美国和苏联以外,唯一一个在境外夺得夏季奥运会金牌榜冠军的国家。”美国《新闻周刊》指出,中国在跳水、乒乓球优势项目中完成金牌包揽。

当地时间8月10日,巴黎奥运会跳水男子10米台决赛,四战奥运的中国老将曹缘以547.50分成功卫冕,拿下本届奥运会跳水项目最后一枚金牌,帮助中国跳水队实现单届奥运会金牌包揽。图为曹缘在比赛中。

  “中国跳水队首次包揽单届奥运会全部8枚金牌。”美国全国广播公司(NBC)11日报道称,“中国超越美国,成为史上获得奥运跳水项目金牌最多的国家。”

  “没有中国,谈跳水就没有意义。他们理应获得金牌。”英国跳水运动员诺亚·威廉姆斯说道。

  美国《新闻周刊》还指出,中国代表团还在一些项目上实现了历史突破,例如,中国游泳队斩获男子4×100米混合泳接力金牌,打破了美国队长期以来对该项目的垄断。

当地时间8月10日,在巴黎奥运会艺术体操项目集体全能决赛中,中国队获得冠军。

  国际体操联合会官网刊文写道,“10日在集体全能决赛中,中国艺术体操队随着动人的音乐,展现了极富想象力的优雅动作,以69.800的总分夺冠……中国成为首个夺得艺术体操奥运会金牌的非欧洲国家。”

  “中国女子拳击手称霸巴黎奥运会”——法新社8月11日以此为题报道称,随着李倩获得拳击项目女子75公斤级金牌,中国女子拳击队共取得3金2银,中国运动员成为“奥运会上最成功的女子拳击队”。

  新加坡《海峡时报》注意到,在一些新兴、小众项目,如山地自行车、铁人三项、滑板、冲浪项目比赛中,中国选手也刷新了在奥运赛场的最佳战绩。

  在社交媒体上,大量网友为中国运动员们的表现而赞叹,并表示祝贺。

  “中国队最棒!”

  “祝贺中国奥运健儿!”

  “中国队在2024巴黎奥运会上的表现太棒了!40枚金牌收官,这是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来中国队的最佳表现。恭喜!”(完)

【编辑:邵婉云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“五一”假期前3天逾56.2万人次内地访客入境香港

科技部发布的《中国科技人才发展报告(2022)》显示,我国研发人员全时当量已经从2012年的324.7万人年上升到2022年的635.4万人年,稳居世界第一,初步形成了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才保障体系。但是,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大需求相比,高水平科技人才储备仍然不足,人才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。

供暖季来临,呼和浩特“十八般武艺”让温度“不掉线”

自宁夏开展“百日攻坚战”以来,灵武市在抓好昆工铅炭电池、中环绿电园区、华电风光互补等75个开工项目的基础上,定期召开民营企业纾困解难现场办公会,一线梳理项目申报审批要件,全程帮办用地、环评、规划、施工等手续,推动总投资159.4亿的永利电厂、青圣危废处置等19个项目提前至今年开工,项目建设率先开跑、强劲发力。下一步,灵武市将全面细化工作措施,全力以赴拼经济、抓项目、强产业、促投资,全身心投入“百日攻坚战”,坚定不移朝着全年目标任务拼搏奋进。(完)

围绕全面依法治国,总书记引用这些典故

以油箱容量50L的普通私家车为例,这次调价后,车主加满一箱油将少花9元左右。柴油方面,油箱容量为160L的大货车,加满一箱油将省下约30.4元。

北京蓝色港湾成全国首个“入境消费友好型商圈”

郑皓表示,建筑、交通、产业是城市副中心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点领域(占比99%),也是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研发应用的主阵地。副中心坚持以点带面、协同推进,激发绿色发展动能,锻造发展新优势。

国际乒联混团世界杯中国队零封法国队 取得八连胜

  “我们相信,这个物种在长江中,依然存在……”这是2003年钟倩的纪录片《抢救大白鲟》结尾的一段话,当时她作为中央电视台农业节目的记者,参与了那次抢救白鲟报道,也是为数不多见过白鲟最后一面的人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